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闻,潘石屹说吧)、冯仑(冯仑博客,冯仑新闻,冯仑说吧)、易小迪(易小迪博客,易小迪新闻,易小迪说吧)、张宝全(张宝全博客,张宝全新闻,张宝全说吧)、曾伟……翻开中国各地房地产商名录时可以发现,大多数在全国各地叱咤风云的房地产商们几乎都有一段“闯海南”的历史。海潮声起,波澜壮阔,一道海峡,成就了一代闯海创业人的激荡梦想。随着上世纪90年代海南地产泡沫的涨落,这些地产商又都撤离了海南,开始向全国进军。 
    而近年来,万科、富力、雅居乐、鲁能、东和、金泰、新世界、中信国安、中信太富等知名房地产公司又再次纷纷入驻海南,掀起一股海南“掘金潮”。
    一个三亚版的“佛罗里达”
    500万元便可撬动一个项目,而一个项目一年有上亿元的回报。
    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25℃,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三亚地产发展与佛罗里达有着太多相似。2008年,85.28%的商品房卖给了岛外投资者。
    2007年3月,家住黑龙江省虎林县的孙老师在三亚郊区买了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由于身体不好,每年冬天他们夫妇俩会到三亚享受几个月,夏天再回来。孙老师称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为“候鸟”,三亚的冬天在东北人看来就像是“天堂”。“虎林县在三亚买房的人大概有几百户,多数通过朋友的介绍,一方面是为了享受三亚冬天的景色,另一方面是看中了其成倍增长的房价。朋友之中,抱着炒房目的购买三亚房产的人居多。有经商的朋友在海边当时花了4000元/平方米左右买的望海楼,现在早已上万元。”孙老师告诉记者,“如果早一点买价格更便宜,不过即便这样他们三亚的房产也已经翻了两倍之多。目前三亚的房价还是在涨,三亚市中心已经基本盖满了楼”。
    据了解,三亚房地产在10年内的变化十分大。海景一线地—海景二线地—滨河区域—主城区域,开发商们的地块逐渐转移。如今,可用于地产开发的海景一线地块已非常稀缺。自2002年,新建商品房价格表现出一波狂飙突进之势,一年一个价甚至几个价,10年涨了近乎10倍。三亚的土地成本正以每年72%以上在递增。惊人的土地利润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开发商再次扎堆海南。
    “500万元便可撬动一个项目。”根据三亚业内人士的分析,开发商之所以蜂拥而上,除了当时存在的低门槛外,丰厚的利润便是主要动因。“除了基本地价,报建费只需50元/平方米。”业内人士认为,在三亚,一个项目一年有上亿元的回报,而内地却早就没有这个利润。即便海南现在每年预征2%的土地增值税,对于一个收入上亿元的项目而言,利润还是很大,“手头上拿着一两个亿来三亚的开发商太多了,可是没地了”。
    “目前市区土地已经基本殆尽,海边一线已经不可能有土地出售。富力湾(查看地图)、雅居乐的清水湾事实上距离三亚都有一段距离,都在打‘泛’三亚的概念。”富力海南公司营销副总经理余子健更愿意用“一夜暴富”来形容海南土地市场的状态,“2006年三亚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甚至还有均价在2000-3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当时拿地的开发商土地成本都非常低。而现在三亚的海景房都升到2万元/平方米、3万元/平方米,甚至还有四五万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可想海南的土地暴利有多高”。 据了解,2008年初,三亚市区已经没有低于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亚龙湾少量产权式酒店均价5万元/平方米,非海景公寓1.4万-1.5万元每平方米、别墅1.8万-4万元/平方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感叹,三亚有些项目太泡沫。“像海航公寓居然卖到3万元/平方米,号称装修1万元/平方米。而北京的豪宅装修也不过5000元/平方米。”
    大牌开发商早年扎堆“圈地”
    海南早年进驻项目获取的丰厚利润似乎让全国所有的开发商看起来都很“眼热”。
    海南早年进驻项目获取的丰厚利润似乎让全国所有的开发商看起来都很“眼热”。以三亚的亚龙湾喜来登酒店为例,这个占地10.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按511套客房设计的酒店,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据称,从2006年开始每年营业收入为2亿-3亿元。
    于是,2006-2007年,开发商掀起了海南掘金潮。低价圈地成为当时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除了早年进驻的中粮集团、SOHO中国、鲁能集团等大企业,后来广州雅居乐地产、富力地产、保利地产、三九国裕房地产、和黄地产、新世界地产、广电集团、香港明园发展有限公司、杭州绿地、中华集团、大连万达、华润地产、中新地产、今典集团等知名开发商相继进入。
9 1 2 8 : | (本文已被浏览 4104 次) |
|